一揽子化债后,各地通过财政和金融化债等手段对债务进行展期、降息,以时间换空间,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得以缓释,整体可控。
城投作为地方政府隐债的载体,其债务风险也受到广泛关注。今年4月底以来,城投2023年财报陆续公布,成为隐债化解和城投转型的重要参考数据。那城投财报都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呢?
资产端:一方面、资产规模出现扩张。据中证鹏元数据,截至去年底,城投总资产105.3万亿元,同比增长8.45%。且在城投资产加速整合背景下,大体量城投明显增多,资产规模300-500亿元、500-1000亿元、1000-2000亿元、2000亿元以上城投数量相比2022年分别上升24家、36家、14家和7家。其中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规模最大,达9370.98亿元。分地区来看,江苏(19.17万亿)、浙江(15.15万亿)、山东(7.92万亿)资产规模居前三。
另一方面:货币资金继续减少,同比下降1.67%,但降幅有所收窄。反映城投流动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货币资金占总资产之比也在继续减少,为4.84%,比上年减少0.5%,城投流动性仍然承压。同时应收类账款继续增长,同比增长13.25%,存货、应收类账款对资金占用较大,达16.84%,同比上升0.23%,对企业流动性继续构成压力。其中西藏、海南、河北、吉林、浙江、广东、江西7省存货和应收类账款增速较快,均在10%以上。
图片来自中证鹏元
债务端:化债背景下,城投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加杠杆仍在继续。据中证鹏元数据,去年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债务资本比为59.66%、147.91%,分别上升1.23%、7.33%,上升幅度明显大于2022年,城投加杠杆仍在继续。具体到区域,西藏、陕西、广西等资产负债率较高,广东、宁夏、浙江等地则资产负债率上升较快。
同时,去年城投有息债务规模继续扩大,达408845.50亿元。其中发达地区江苏、浙江、山东居前三位。海南、浙江、广东、四川、河北、宁夏、安徽、福建、河南、山西10省债务增速较高,均超10%。贵州、吉林、辽宁、黑龙江、云南、青海6省重点化债地区出现负增长。债务结构方面,短债规模同比增长13.24%,长债规模同比增长9.08%。
从2021年2023年的短期债务占有息债务之比和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来看,短债规模增速虽有放缓,但趋势仍未改善,且短期偿债风险上升。
图片来自中证鹏元
而城投有息债务中的非标债务(定向融资、信托计划等,不含银行贷款)占比下降较快,付息压力有所缓释。化债背景下,城投公司对存量高息债务进行置换,压降非标。
据粤开证券研究院数据,去年城投非标债务占有息债务中位数为1.3%,相比2022年下降5.2%。其测算去年城投公司隐债规模约为32.2万亿元,较城投公司有息债务总规模下降了49.8%。
图片来自粤开证券研究院
业务端:自2014年43号文以来,城投市场化转型加速,受转型政策的推动,城投市场化业务明显增多。城投收入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据中证鹏元数据,去年城投总收入66304.55亿,同比增长4.23%,增速比上年下降4.88%。其中城投收入规模较大的还是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内蒙古、海南、新疆、北京、福建城投收入增速较高,均在15%以上。
由于城投业务仍以低回报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公用事业服务为主,城投盈利提升没有那么明显。去年除吉林、海南、西藏、广西、辽宁毛利率在20%以上外,其他省份都在20%以下,宁夏甚至为负。
图片来自中证鹏元
在化债和推动国企国资高质量发展双重背景下,城投作为地方政府与市场的纽带,肩负双重使命。
一方面要打好化债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转型,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从去年的财报中不难看出,当前应对短期流动性风险仍是当务之急,同时需要不断优化债务结构,推动负债端成本下降。
在化债政策支持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金融协调支持和注入特许经营权等资产, 并在城投市场化转型大势下,避免进入转型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