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市整体调整,利率债以及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收益率上升,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而城投债方面,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从二级市场来看,8月城投债现券交易规模达2.06万亿元,环比上升9.70%,同比上升达94%。从发行市场来看,8月发行城投债973只,规模环比上升49.26%至6925.15亿元,同比上升39.18%;净融资规模环比上升154.71%至1948.14亿元,同比上升71.66%。值得注意的是,8月城投债认购倍数明显抬升,达到3.06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指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对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的解决释放了稳妥信号,城投债整体安全边际提升,市场对城投债风险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
而目前1年期中债隐含评级AA、AA(2)和AA-级城投债的收益率及信用利差均已降至10%历史分位数(过去10年)附近或以下。分析师认为,“若出现相关区域化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情况,这些区域城投债的估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出资、主要从事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登记备案,市场化承销发行,通过多年的发行积累,已成为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种。根据同花顺数据,目前全国城投债总存量达到了15.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8万亿元。
城投债有助于解决地方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但同时也让发债企业背负了巨额债务,随着债务余额的快速上涨,债务风险逐渐显露。
财政部在2018年8月印发的《财政部地方全口径债务清查统计填报说明》中提出六大化债方式。近年来,各地在六大化债方式的基础上和框架内,陆续提出诸多化解隐性债务的新模式,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18年10月完成隐性债务的摸底统计后,2019年国办函40号文提出,“目标是10年内隐性债务化解为零”。

截至目前,十年化债之路已经近半。2022年12月19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学习时报》发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财政新篇章》一文,文中披露“地方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表示,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转入低迷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其中,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23%,2023年1~8月同比再降19.6%。由此,地方政府化债资金来源大幅压缩,不仅隐债化解难度大增,而且城投平台其他经营性债务的违约风险也在增加。
分析师表示,“我们判断,未来主要增量措施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以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置换隐性债务,二是指导金融机构配合对隐性债务实施‘展期降息’式重组。”
分析师指出,可以看到,伴随一揽子化债方案逐步推进,中高风险区域城投债短期风险有所下行,利差明显收窄。据统计,过去两周,天津AAA级城投债区域利差下行249bp,云南AAA级城投债区域利差下行193bp,贵州AA+级城投债区域利差下行16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