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化债持续推进,为落实“遏制增量”的化债目标,城投债融资再传收紧信号。
大量城投发债被喊停,城投公司债批文终止创新高,与此同时,城投债净融资大幅下降。

境内城投债的市场供应量再度趋紧,正陷入无债可买的境地。据统计,自2023年10月1日至11月23日,一级市场城投公司债批文终止的债券共160只。
涉及规模约2453亿元,其中10月终止数量与规模分别同比上升211.11%和252.06%。

分品种来看,终止项目中绝大多数为私募债。今年10-11月(截至11.23)私募债终止审核规模分别为383.5亿元和342.3亿元,其中10月终止规模同比上升400.65%,环比上升235.37%。
分行政层级来看,终止项目的城投主体以区县级平台为主。今年10-11月(截至11.23)区县级平台项目终止规模分别为231亿元和217亿元,占10-11月全部终止规模的47.10%,其次为地市级平台(25.92%)和园区类平台(13.49%)。
分主体评级来看,批文终止项目的主体类型以AA和AA+级为主,集中于中等资质城投。今年10月1日-11月23日,AA和AA+级平台项目终止规模分别为381亿元和362亿元,占比分别为46.28%和43.94%,AAA和AA-级占比均较小。
分区域来看,今年10月1日-11月23日,江苏、浙江、山东的项目终止规模最大,分别为215.3亿元、129亿元、70.5亿元。其中,江苏和山东10月终止规模同比增长541%和50%,浙江去年同期未有终止项目。
从平台属性来看,城投属性越强越可能被终止。在2023年10月1日-11月23日的终止项目中,有11.8%的项目主体的公益性&准公益性业务占比处于75%-100%之间,在各状态项目中占比最高。
这或是由于城投属性越强,越可能涉及隐债,喊停这类城投的发债,对于严控新增隐债和实现城投平台转型都有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本文批文终止的绝大多数为私募债,以AA和AA+级且城投属性较强的平台为主,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区域的区县级城投,说明这些地区在经济面有一定支撑的情况下,正在对城投债的债券结构进行一定调整,且对新增隐债控制越来越严。
随着化债的持续推进,预计这种情况将会持续并扩大实施范围。

与此同时,城投债净融资大幅下降。据统计,10月,城投债发行规模3,731.85亿元,环比下降19.57%,同比下降1.37%。总偿还规模3,456.77亿元,环比下降16.48%,同比增长13.22%;净融资为275.08亿元,环比下降45.10%,同比下降62.34%。
总而言之,本轮化债驱动之下,境内城投债市场供应量正在肉眼可见地减少,且收益率也在不断下行。
不少机构开始关注境外的城投债市场投资机会,由于美元正处于历史高息阶段,造就城投境外收益仍在高位,想要继续博弈城投的投资人们,境外城投债市场可以关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