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则受“一揽子化债方案” 助力,高收益债交投开始活跃。
近期,债市出现企稳迹象,利率债收益率没有持续大幅攀升,且城投债受“一揽子化债方案”助力,高收益债交投开始活跃,债券交易员感叹“这波城投又香了”。
此前,随着宽松政策近期接连落地,债券价格自8月下旬开始连日下挫,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04收益率在2.55%触底后持续攀升,9月12日触及2.6725%,升幅超出预期。
多数机构认为,尽管资金压力缓和,但未来两个月经济数据或逐渐磨底回升,因而尚不支持长债,交易可以先考虑短端。此外,在理财“资产荒”及一揽子化债政策利好的推动下,短久期城投下沉策略仍然有效。

城投债人气明显回升
近期的城投债表现亮眼,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且信用利差开始收窄。9月15日,城投债整体利差为122.76BP,与9月8日比,下行0.38BP。分评级来看,AAA、AA+、AA城投债整体利差分别为77.72BP、115.28BP、290.73BP,与9月8日比,AAA、AA+、AA城投债整体利差分别下行0.98BP、下行1.17BP、上行4.86BP。
天风证券的研究显示,9月15日,全国城投债信用利差为122.76BP,各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梯队(利差越低资质越好):
辽宁(330.02BP)、吉林(308.93BP)。
黑龙江(288.33BP)、贵州(270.94BP)、广西(250.29BP)、天津(208.06BP)。
甘肃(168.81BP)、湖南(166.63BP)、山东(156.48BP)、陕西(147.2BP)、江西(146.42BP)、四川(140.67BP)、新疆(135.58BP)等。
江苏(95.62BP)、福建(80.87BP)、浙江(80.7BP)、宁夏(73.5BP)、广东(56.15BP)、上海(55.31BP)、北京(54.58BP)。

截至9月15日,2023年全国已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9145.36亿元。按照今年预算安排的新增地方债限额测算,今年新增地方债、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均已超过86%。在新增专项债力争9月发完的要求下,尚有发行额度的新增专项债有望在9月继续放量,偏大的地方债到期规模预示再融资债也将保持力度。
自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市场对化债开始有乐观预期,城投债的认购十分火爆,据悉,例如天津等部分弱地区的城投债认购倍数甚至超过70倍。
中金方面认为,未来城投债的供需关系可能会继续好转。从需求方面来看,对城投债较为偏好的理财,其规模未来或继续延续增长;其次、对于非标的控制使得理财可投标的范围减少,可能会转向标债;此外,受到债务规模控制的影响,未来城投债净增量可能会出现回落,净供给可能会减少。
另外,8月以来,宣布退出地方融资平台的企业数量有较为明显地增加。根据DM统计,8月1日至9月5日共有45家企业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其中只有1家河南省企业,其余44家全部为江苏企业。机构认为,退出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转型也是“一揽子化债”计划的一部分。只有有效区分债务类型,才能做好城投债务风险的化解。